台灣的社會有種現象,就是「過度反應」。
這不只是在經濟課本上的理論,因為在任何地方都能夠印證這句話的正確性。
什麼叫做「過度反應」?
簡單來說,就是「一窩蜂」。
不管什麼事情,只要有好處,就會一群人都衝去做;只要有人羨慕,就會有一堆人跑去學。
不信?台灣人很理智?那我會用例子來說服你。

幾年前有種東西叫「葡式蛋塔」,不知道還有誰記住。
因為很新鮮,因為很新奇,所以開始有一堆人跟進。
一年內,台灣到處都是蛋塔店,什麼怪口味都會有。
兩年後,蛋塔就消失。

十年前有種東西叫「泡沫紅茶」,雖然現在還有,但是已經不正統。
最風行的時候,一條街會開七八家。
現在除了學校周圍,我很少看見到。

十幾年前有種東西叫「我家牛排」,引領了台灣人吃西餐的風潮。
之後「貴族是家」、「王品牛牌」跟著進入。
然後牛排競爭越來越激烈,從免費的生菜莎拉到199吃到飽,最後要配合上火鍋或炭烤,然後一家一家倒。

之前有火鍋,再來是炭烤,日式料理,泰式料理我已經見太多。
韓國料理也來餐一腳,法國料理、德國料理、俄式料理。
麥當勞、肯德基我就不說了,漢堡王、摩斯漢堡也不用再提。
這樣的台灣還沒有「過度反應」?

電視節目也有相同趨勢。
最早的歌唱節目到大型歌舞秀,最後是大型綜藝節目。
哪一樣不是獨領風騷數十年?
遠的不說,近年來的訪談節目不是一家一家開?
「康熙來了」、「麻辣天后宮」、「冰火五重天」、「今晚誰當家」,其他的我也懶得再提,哪一台節目不是相似?哪一家的內容不是一樣?
這家請來的藝人下一家又一樣,這裡談的話題別台又相同。

旅遊節目也是不勝枚舉,但是玩來玩去還不就是那幾個點?
美食節目也一樣,這家吃完換那家,但是哪一家我都沒吃過。
算命節目也很多,星座談完換手相,面相說完換心理測驗。
靈異節目更別說,民雄、烏日、九彎十八拐,自強、辛亥、紅衣小女孩。
這樣的節目我都看過太多了,最後的結果就是我全都免疫了,再也沒特別的興趣去拿遙控器轉來看,再也不知道新節目哪裡新,不就就是換湯不換藥,不過就是換人主持一樣的東西。

當每一種節目都完爛的時候,一切就會再度回頭。
現在風行的是「選秀節目」。
超級星光大道,或許我真的感動過,可能我真的愛上過,但是最後節目趨於現實,根本都是套好的,新聞又早就出現爆點,我也開始放棄收看,反正冠軍是誰早就決定了。
超級偶像,可能剛開始是一股清流,或許最初的一切是真心的,但是當我看見不斷的敗部復活賽,我就知道,一切還是回歸到虛假,參賽的人已經失去初心。
超級旁門左道,本來就是搞怪節目,就算是假的還是很精彩,更何況這都是玩真的,但是現實還是殘酷的,收視率決定一切,不敢想像,要是這是在無線台播出,誰能跟它比?

選秀節目越來越多,卻也越來越偏,原以為我能找到新時代的先鋒,結果還是又回歸到基本面。
收視率決定一切,堅持的,消失了,不能堅持的,同流合污了。
就算有新的選秀,不管是跳舞、模特兒、音樂、繪畫,其實本質都差不多,而且一樣爛。

過度反應的現象,涉及的層面是無遠弗界。
股票、政治、經濟、學校、公司、人際關係。
看似不同,本質卻一樣,都是一窩蜂。
別的國家很少有這樣的現象,為什麼?
或許是因為台灣人還不成熟。
或許是因為台灣人很單純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社長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