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問別人對或錯的時候,自己的信念就已經動搖。

故事的開始,就是故事的結束,只是,那時候我還不明白。
有人說,這場戰爭是虛構的,但是,在那樣的時代,真或假已經不是重點了。
春秋戰國,中國最早的大混戰,有多少的小國在大國的侵略下消失?
真假在這些侵略者的說法下已經不是很重要的事情,重要的是誰勝誰敗。

墨攻,一部建築在戰國末期的戰爭史詩。
比起隱繪的投名狀,墨攻的思想似乎更加清楚。
梁城,夾雜在趙國跟燕國中間的小城池,因為兩國的爭奪,小城立即成為眾矢之地。
為了生存,梁王請求墨家的幫助,但是,遲遲沒有人幫忙。
就在梁王決定獻城的時候,墨者出場。

墨者革離,一個信守墨家教條的守城者,或許是因為初出茅廬,他的思想,特別單純。
沒有人知道他的來龍去脈,也沒有人願意相信一個外來者,縱使他是一個墨者,也不能消除別人對他的一個疑慮。
但是,一個簡單的改造,讓一枝弓箭能退掉趙國數萬大軍,墨者本領,可見一般。

梁王跟革離在戰與降之間的對話,很是精采。
兩人分別在不同的立場相互交鋒,但是實際上誰對?
降,能守護住人民的性命,但是,連年的大國戰爭,誰又能擔保他們不會為了新主人去作戰?
戰,能守護自己國家的尊嚴,但是,以小搏大,獲勝的機率微乎其微,要勝,要犧牲多少人?
最後,梁王決定戰。但不是因為他的尊嚴,不是因為人民,是因為他還想要他最後的權力跟王位。
誰才是真正的殘暴者?誰才是戰爭的亂源?
上位者。

戰爭中誰不是無辜的?
這是革離對要守城的刑犯說的話。
的確,戰爭中無辜的人少之又少,很多人連戰爭的起源都不清楚就要不斷的上戰場,就連犧牲都不知道為什麼。
有時候無知也是一種幸福,就這樣不名不白的死去說不定比知道真相還要來得輕鬆。
就這樣,梁城上下決定跟來犯的趙國開戰。

巷淹中,趙國大將軍。
如果說革離是墨家的代表,那他就是孫子兵法的標準兵法家。
兩種信念相異,一個講求守的標準,一個追求攻的藝術。
戰場上,將軍就是軍隊的靈魂,隨時一個動作就能夠左右千萬人的生死,無論勝敗,責任都要歸附到他的身上。
所以,他不能容忍任何的失敗,縱使對方是名聞遐邇的墨者,他也要勝利。
因此,他不斷攻擊一個小小的梁城,只是要證明,他勝過墨者。

兩軍你來我往,刺探軍情跟刺殺都是稀鬆平常的事情,只要能夠獲勝,再卑鄙無恥的事情都能做得出來。
知己知彼,百戰不怠。
一方追求完全的勝利,就算犧牲再多人也不在意。
一方尋求難得的生存,就算毀滅對方在多人馬也不覺可惜。

守下梁城,革離成為梁城人民心中的神,即使這是事實,但是在上位者心中會作何感想?
城內戰爭悄悄蔓延。

逸悅,一個繼承父親意志的城內守衛官。
有人說她的存在只是要讓陽剛的電影多分陰柔之氣。
我說,這是大錯特錯。
她的存在,是要讓沉靜在錯誤墨家思想的革離能夠清醒過來。
如果沒有她,革離永遠都只是沒有感情的墨者,因為有她,革離才能明白兼愛的真正意義。
她喜歡革離,這是無庸置疑的,但是革離不懂真正的愛。
兼愛,就是愛所有的人。
但是不懂得有分別的愛,又怎麼知道什麼是無差別的愛?

守城者,以亟傷敵為上。
革離信守這條守規,也強烈告訴其他將領,結果是,趙軍五千人馬死傷殆盡。
墨家的真正意義在於「心理戰」。
假意用殘忍的作戰方式來嚇退敵軍,藉此達到非攻的目的。
但是,不明事理的人卻用歪裡去解讀,以為「殺」才是真正的守城道理。
就這樣,五千無辜軍隊,沒有一人倖存。
無知,才是戰爭最大的加害者。

一個因為戰爭闖入的挖地道者,被梁城人民追打。
革離用盡一切去保住他的性命。
他該死?因為他的地到讓梁城差一點滅亡。
他不該死?因為戰爭不是他發起的。
他自己也相當疑惑,所以他在離去梁城時問了革離:「為什麼不殺我?」
革離回答:「為什麼你會問這麼愚蠢的問題?為什麼,人要殺人?」
三個連續問題,都一樣沒有答案,但是我相信,真正的答案早已經出現。
或許,答案就在問題中。

在問別人是非對錯時,自己的信念就已經動搖。
這是逸悅告訴革離的道理,也是點醒他的一句話。
戰爭本意就是殘暴,不會因為理由多偉大而改變它的立場。
不管是攻城或是守城,都會傷害無辜的人。
或許是因為牽連到無辜的人太多,墨家的信念才會被人質疑,才會殞落。

革離被迫離開梁城,跟他有相同信念的人都入獄。
趙軍剩餘的兩千人又再次攻入梁城。
誰對?誰錯?
不斷衝突的理念相互衝擊,事情已經不是對或錯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可以說明。
攻城與守城;救人與殺人;愛人與被愛;善或惡;正或邪。
每個理論都沒有錯,每個出發點也是正確,錯誤的是大時代的悲劇。
戰爭中沒有勝利,又或者活下來的人都是勝者。

墨攻,我想應該是「莫攻」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社長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